评论:中国粮食安全政策改善民生,造福世界
中国确保粮食安全的政策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,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。2022 年,确保粮食安全仍将是该国农村发展的优先事项。
在刚刚结束的一年一度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,中国领导人重申,国家要时刻保障自己的粮食供应,敦促有关各方在保护耕地、稳定粮食产量方面发挥作用。
保证人民吃饱喝足应该是每个国家和政府的首要任务。然而,拥有14亿多人口的中国要实现这一目标,却是不小的壮举。
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多年来中国对保障粮食安全的态度没有改变。在2013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,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表示,确保粮食安全仍是一项长期任务,因此,国家必须全力支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长期支持。
在这方面,国家采取了涵盖农业发展各个方面的扎实措施。例如,为保护国家耕地,中国政府不遗余力地确保全国耕地总面积保持在18亿亩(约1.2亿公顷)以上。
国家还采取其他措施提高粮食生产能力,如优化区域配置和生产要素组合,推广节水灌溉技术。
这些措施显着提高了该国的粮食产量。目前,我国人均粮食供应量已增至474公斤以上,远高于400公斤的国际标准。这是 1949 年的两倍多,当时该国人均粮食产量仅为 209 公斤。
中国多年来稳定的粮食产量,也使人民能够选择丰富、有益健康的食物,表现在肉鱼、木质、蔬菜、水果等非粮类食品消费量增加。
此外,中国的粮食安全政策为广大农村人口,特别是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。为减轻农民负担,激发农民种庄稼的积极性,中国取消了已有约2600年的畜牧业税、生猪屠宰税、农林特产税等农业税。 . 这些措施极大地补充了国家脱贫攻坚的努力。
中国在保障国内粮食安全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,并积极与世界分享经验,许多人对此表示赞赏。截至目前,中国在农作物生产、畜牧业、农田节水、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技术转移1500多项,惠及150万多农户。
今年早些时候,中国承诺在其“十四五”规划(2021-2025)中继续确保粮食安全。中国决心“牢牢守住‘饭碗’”,为实现零饥饿、零贫困的全球目标作出更大贡献。
免责声明: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,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。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。
编辑:admin